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開辟新時代我國園林綠化新境界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www.anorange.cn
2022/11/21 7:21:45
來源: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打印本頁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在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高層論壇上作主旨報告。報告從時代背景、重要價值和工作建議三個方面深刻闡述了推進新時代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的重要意義,并從堅持系統觀念、人民情懷、科學精神、藝術審美4個方面提出了做好新時代園林綠化工作的著力點和工作方法,旨在引領園林綠化行業從業人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系統推進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報告主要內容如下:
時代背景 第一,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提出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新時代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第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任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園林綠化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重要“碳庫”,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不斷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水平。 第三,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新要求。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圍繞推動城鄉綠化發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等要求,加強公園體系和綠道網絡建設,實施城市生態修復,推動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體系。 第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園林綠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是人民群眾日常休閑游憩、運動健身的重要場所。特別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人民群眾對戶外活動和綠色空間的需求更加迫切。這就要求我們要去關注和回應新的社會需求,加強公園、綠地開放共享,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第五,園林綠化進入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的新階段。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已達到38.7%。近年來,綠地規模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長率已逐漸趨緩。下一步,園林綠化工作的重心應從追求數量轉向提升質量,更好地發揮園林綠地的生態功能、社會功能、文化功能,甚至是經濟功能。
園林綠化的功能與價值 第一,園林綠化是體現中國哲學思想的實踐典范。 中國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思想體現。自古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創造美好人居環境。孟兆楨院士曾提出,當人類伴隨自身的不斷發展而逐步脫離大自然,而又感到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都需要自然環境時,就要保護自然環境和興造“自然環境”。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園林與城市規劃的哲學基礎。我國傳統園林構思從“象天法地”(對大自然的簡單模擬)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最高創作理念,都是“天人合一”宇宙觀的具象化。由此,城市和山水相融合的人類聚居環境成為了“詩意棲居”的理想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汲取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吸收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一體化”的生態思想,針對當代現實問題,創造性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和方略,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指明了科學方向。我們需要繼承傳統,守正創新,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新時代園林綠化工作的根本遵循。 第二,園林綠化是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建設需要“剛柔并濟”。城市中傳統基礎設施是剛性設施,目標過于單一,缺乏彈性,外部適應性較差。生態基礎設施是把自然賦予的水、綠、風、土、生(物),作為一個相互聯系作用的整體,可以發揮重要的彈性和韌性作用。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是由城市中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要素和生態化的灰色基礎設施共同組成的綜合網絡,為城市提供永續的生態服務功能。 園林綠化是構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內容,在洪澇防范、氣候調節、污染凈化、休閑游憩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和群眾生活提供重要基礎和保障。如“百湖之城”武漢,通過加強濕地保護,促進藍綠融合,不僅提升了城市生態功能,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也為人民群眾提供了美好生活。騎著自行車暢游東湖綠道已成為人民群眾愜意的休閑活動。 第三,園林綠化也是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園林綠化是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國園林歷史悠久,它將植物、建筑、山水、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融為一體,不僅承載著“師法自然”的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同時,也是詩詞文化、楹聯文化等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很多城市的園林、公園,經過時間的沉淀,成為大家認可的城市名片,對內能凝聚人民群眾對城市的共識,提高自豪感、認同感和獲得感,對外能夠展現城市的形象。 城市公園、綠地也是當代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如,成都在公園城市建設中,設置多功能草坪,開展音樂節、陽光帳篷休閑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休閑活動,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新時代的園林綠化,要考慮盡可能發揮公園綠地的綜合功能。
新時代園林綠化的工作建議 第一,建立系統思維的觀念。城市是一個整體,要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綜合研究園林綠化的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在宏觀尺度上,著力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生命共同體,建設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體系,營造山-水-城的理想格局,保留歷史文化遺產,實現空間、時間的連續性。在中觀尺度上,聚焦完善城市綠色生態網絡,建立藍綠交織、內外一體的綠地系統,促進水-岸、城-鄉聯動的綠廊綠道系統。在微觀尺度上,落實“城景融合,場景營城”理念,建設復合的、多樣化的公園、綠地,讓城市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第二,增強人民情懷!皥猿秩嗣癯鞘腥嗣窠,人民城市為人民,將城市建設成人民群眾生活的美好家園,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對“一老一小”的關心關注。當前,老齡化趨勢越來越顯著,要加強綠色公共空間的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便捷、舒適的休憩空間。要關注兒童的需求,增加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多樣有趣的游戲場地空間和符合兒童天性的自然教育空間,讓孩子的童年生活有更多樂趣。關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變化。當前人民群眾對運動健身、日常帳篷休閑需求旺盛,要關注人民群眾的新需求,完善養護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園林綠化的綜合服務功能,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第三,堅持科學精神。園林綠化蘊含生態學、社會學、人居環境學的很多規律,要堅持科學精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城市是生物多樣性很豐富的區域,據統計,城市中棲息著世界上至少20%的鳥類。要營造一些低維護的近自然綠地,為動植物棲息提供適宜的生境,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突出園林綠化的地域性。從鄉土樹種選擇到園林景觀營造,都要突出地域特點,優先選用便于管護的鄉土樹種,尊重各地自然景觀和歷史文脈,形成與區域發展演變相聯系的地域性景觀。拓展園林綠化新技術。聚焦園林綠地對碳排放的減源和增匯功能,加強節約型園林建設,讓園林綠化成為城市碳中和能力提升的空間載體。 第四,提高藝術美學。中國的園林藝術蘊含了東方的藝術美學和哲學思想,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人的情操,提高藝術素養。這要求我們要建設高水平的園林綠化項目,最基礎要達到生境的層次,在不破壞原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營造自然生境;要有更多的項目達到畫境,實現風景如畫;還要有一些能夠達到詩境,能夠引發人們的共情,打動人們的心靈。園林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要推動園林園藝進入千家萬戶,為人們創造美好的人居生活。(來源:中國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