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的奮進十年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www.anorange.cn 2022/10/19 7:27:17 來源: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持續加快,城市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與核心引擎。作為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智慧城市從初始階段的分散建設,經過試點階段的國家統籌,到爆發階段的系統整合,再到全面轉型階段的深度融合,建設數量快速增加,服務內容愈發廣泛,發展規模不斷壯大,建設成效顯著提升。
                                                                      十年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從試點示范到百花齊放,建設范圍從部門信息化到城市全面數字化,在推動服務資源普惠均等、提高現代化治理水平、創新經濟發展形態、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現階段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核心載體。

                                                                      一、國家開展試點,以局部效率提升為目標的智慧城市建設逐步規范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遠景和“智慧城市”概念,中國開始了智慧城市領域的探索。初始階段,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主要以各部門、各地方獨立建設為主,電子政務先行,以行業應用數字化、網絡化為驅動,重點引入無線通信、光纖寬帶、GIS、遙感等技術,實現單個系統信息化,整體建設相對分散與無序。隨著RFID、LTE網絡、云計算等概念的引入,ICT設備商、集成商等開始廣泛布局,國家也啟動試點建設,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中全面應用,城市數字化進程加快,中國智慧城市進入以新興技術為驅動的新階段(2012—2014年)。
                                                                     。ㄒ唬┰圏c建設,信息化的步伐加快
                                                                      2012年,住建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于2013—2014年相繼發布三批試點工程,此外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分別推動智慧城市領域不同細分類型的試點工作,逐步探索智慧城市建設;诋敃r數字設備尚未普及的現實,智慧城市建設更多的是信息化提升,依托點狀分布的方式,加速信息生產要素流動,從而提高局部工作效率,參與主體更多的是信息設備企業。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勢頭良好,累計建設國家智慧城市試點290個、其他各類相關試點340個,在提升社會管理、加強公共服務、提升產業結構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為不少城市的經濟社會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抓手和持續動力。
                                                                        (二)部際協調,規范統籌推進建設
                                                                      2014年8月,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智慧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要求科學制定智慧城市建設頂層設計、切實加大信息資源開發共享力度、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業態、著力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設、完善組織管理和制度建設,智慧城市建設進入統一理念下的規范推動階段。同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多個相關部門成立了“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部際協調工作組”,各部門開始協同指導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了國家層面跨部門統籌協調和溝通配合的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設管理的高度。

                                                                      二、國家戰略推進,以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蓬勃發展
                                                                      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智慧城市建設,不斷完善跨部門協調工作機制,統籌國家政策與標準體系,以評價工作為抓手,積極引導地方建設工作,推動社會資本參與智慧城市運營,持續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國內互聯網企業、運營商、軟件商、集成商等則著力構建生態,推動NB-IoT、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打造系統縱橫聯動、職能共享的城市大腦。隨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從參與主體缺位、偏重硬件建設向導向糾偏、標準完善轉化,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以數據為驅動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階段(2015-2020)。
                                                                     。ㄒ唬┱哳l出,戰略地位愈發凸顯
                                                                      保障機制逐步完善。2015 年底,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正式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概念,并推動深圳、福州和嘉興三地進行試點,開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篇章;2015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提出智慧城市應該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分割,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重點和方向;同年,25個部門司局級層面的協調工作組升級為由部級領導同志擔任工作組成員的協調工作機制,并更名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部際協調工作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央網信辦共同擔任組長單位,明確了各部門年度重點工作分工方案,進一步加強重大事項、重點工作部際協商,強化各部門政策發布的銜接與協調,為做好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規范引導提供了有力的機制保障。
                                                                      建設方向愈發明晰。2016年2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發布,要求推進城市智慧管理;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以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利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為重點,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建設一批新型示范型智慧城市”;2016年12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國家標準《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發布實施,確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標準。
                                                                      重要性更加凸顯。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對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作出了戰略部署;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要求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和感知系統,打通社區末端、織密數據網格,整合衛生健康、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逐步成為國家落實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以及強化頂層設計的重要戰略抉擇。
                                                                     。ǘ┰圏c擴大,建設規模大幅增長
                                                                      智慧城市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新增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城市群)78個、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建設試點26個、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城市25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應用試點24個、智慧教育示范區18個、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113個,并逐步向區縣及鄉村下沉。以主管部門對試點城市創建工作進行評估的形式,形成倒逼機制,強化以評促建,充分調動各方建設積極性,帶動智慧城市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各類智慧城市相關試點數量已累計達914個,智慧城市產業規模達2962.8億元。

                                                                      圖1:2012—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相關試點累計數量分布


                                                                      圖2 2018-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產業規模與增長


                                                                        (三)基礎支撐,數字底座持續完善
                                                                      感知互聯、集約共享的城市數字底座持續完善,充分利用“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現有資源,推動升級改造和補點建設,實現感知設施的共建共享;實現物聯感知技術對郵電通信、能源供給、給排水、道路交通、環境衛生、防災設施等重要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實時監測,以及城市部件的統籌建設、統一運維和集中管理;網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優化,IPv6、5G、千兆城市建設取得豐富成果;通過統籌共建、應用牽引、能力演進等方式,融合基礎設施取得協同發展;政務云作為政務數字化、智慧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城市運營中心、城市綜合運行管理中心、城市算力樞紐、城市大數據中心等加快落地,城市數字化綜合管理與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包含城市骨干網安全應急防護體系、同城備份數據中心、IT資源運維管理平臺、密碼保障能力等在內的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圖3 2018-2020年中國政務云市場規模與增長


                                                                        (四)平臺賦能,城市大腦備受青睞
                                                                      隨著“數字中國”戰略的實施,作為城市數據引擎的“城市大腦”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應用與創新,城市大腦在“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數字產業”等實踐中持續發力,積極為智慧城市賦能,已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選擇。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5G、云計算、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城市大腦以城市信息交互和快速智能反應功能建設為重點,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加速城市功能優化。隨著“城市大腦”的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逐步提高,城市大腦需求持續被挖掘,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指南和重要抓手。

                                                                      圖4:2018-2020年中國城市大腦市場規模與增長

                                                                        (五)創新驅動,城市轉型成效喜人
                                                                      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物聯網、5G、BIM/CIM、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多項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建筑家居、公共設施建設、交通、醫療、教育、政務、城管、社區、園區等城市運行的各個領域。
                                                                      數據要素價值逐步凸顯。數據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多地積極探索,著力推動數據資源價值釋放。2021年廣東省推動建立首席數據官制度并在全國率先啟動首席數據官制度試點,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省市相繼跟進。廣州創新性設置首席數據執行官,聚焦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數據治理、數據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面提升數據資源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的核心驅動作用。上海組建數據集團公司,以期與上海大數據中心、上海數據交易所聯動,不斷壯大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拉動力量。
                                                                      政務服務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取得有效進展,一件事一次辦、最多跑一次、政策及服務信息推送等廣泛推行。服務渠道不斷拓展并實現便捷化、泛在化,線上線下(300959)有效融合,推動政務服務掌上辦、高頻事項指尖辦、一窗通辦、全程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等,實現重點領域事項全覆蓋。涉企服務優質化、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等深入推進,物流、人才流、資金流、供需對接等對中小企業的賦能作用逐步強化,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成部門協同數字化辦公體系,“互聯網+監管”體系不斷優化。
                                                                      城市治理數字化深入推進。依托“一張圖”建設,城市規劃建設數字化持續推進,城市運行監測平臺逐步完善。智慧公檢法、協同辦案、數字法治等項目紛紛落地,民主法治建設數字化邁上新臺階。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市監、智慧應急、智慧環保等細分領域的應用場景加快開放,數字技術與應用場景融合及創新應用持續深化,推動執法勤務模式創新,數字化工作體系逐步完善,有效推動網格化、精細化管理與基層減負。擴大數字工具在經濟監測運行分析、趨勢研判、政策制定、五鏈融合等領域的應用,經濟調節數字化取得長足進展。
                                                                      民生服務與產業發展數字化成果豐碩。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民生服務一碼通城、企業服務一站直通等綜合服務網站/APP廣泛應用,智慧校園、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網絡教育、遠程教育、在線課堂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就業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就業預警預測、電子社?ǖ热松珙悜贸掷m推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例、遠程診療等智慧醫療形式加快普及,智慧停車、智慧交通管理、一站式公交出行等漸成常態,智慧文旅、智慧養老、智慧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加快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已成廣泛共識,數據運營備受關注,融合產業加快發展,新產業(300832)、新業態、新模式韌性彰顯,新技術加快落地,科技小鎮、人工智能島、智慧谷、數字谷、低碳園區等數字園區建設大范圍鋪開。
                                                                     。┮栽u促建,數字建設注重實效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是現代城市主動適應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重塑城市發展新優勢、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也是城市發展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手段,經過多年的持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得力抓手與現實選擇。加快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推進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背景下,各地秉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集約共享等理念,著力突破數據融合難、業務協同難、應急聯動難等痛點問題,著重發揮優勢、體現特色,以提升實效為導向積極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三、全面轉型升級,以數字與城市全面深度融合為特征的城市數字化轉型持續推進
                                                                      隨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的深入實施,新基建的持續推進,以及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升,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平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各條線系統數據從被動共享轉向主動共享,更加強調系統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聯動,更加強調跨域、跨部門數據的流動,更加強調業務部門之間的協同和聯動指揮,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以數字孿生為驅動的變革重構階段(2021年至今)。
                                                                     。ㄒ唬┫到y部署,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
                                                                      上海、深圳、杭州等引領新型智慧城市發展的地區相繼出臺“城市數字化轉型”專項部署,標志著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城市全面轉型升級的新階段。在此階段,智慧城市建設具有三個典型特征:一是突出系統性。堅持整體視角、系統思想,推動城市各個領域的同步協調、互為促進式數字化轉型,上海的“全面數字化轉型”、深圳的“數字化整體轉型”、杭州的“數字變革、數字化改革”等理念,均體現了多領域協同、齊頭并進的思想。二是強調重塑與變革。智慧城市建設更加強調經濟社會運行各個領域的流程再造、規則重構、組織重塑等非技術賦能。三是凸顯數據要素價值。挖掘數據要素價值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方向,智慧城市建設更加強調“整體政府”服務理念,重點布局“數字經濟”,致力于加快數據全面交易流通、促進數據要素價值全面釋放、推動數據全方位賦能。
                                                                     。ǘ┏青l融合,城市管理服務升級
                                                                      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要求推動數字城鄉融合發展。新時期,統籌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協同優化城鄉公共服務成為發展重點。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深化,城市數據整合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推動,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能力逐步提升,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不斷完善,以數字孿生驅動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發展主旋律。
                                                                      中國智慧城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總體來說經驗有三:
                                                                        (一)政民協同,強化需求驅動。從局部探索到全面轉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施行“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模式,引導多元主體參與,已經從由外部督促推進轉變為由需求導向的務實推進,也成為各地根據市民需求、城市需要進行深化發展的自發行動,鑄就智慧城市建設的不竭動力。
                                                                     。ǘ┱咭龑,多重要素保障。國家層面,不斷完善智慧城市的支持政策、績效管理、發展評價、標準規范體系等,為統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方向性指導與技術性規范;地方層面,推進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一體化、協同化,積極制定規劃、實施方案與工作計劃,并配套相關政策與資源保障,保障各項規劃、方案的落地落實。
                                                                     。ㄈ┮巹澫刃,重視頂層設計。從城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通盤考量城市發展戰略、發展基礎、發展需求,進行統一規劃,系統梳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之間的關系,充分考慮各種促進因素和限制因素,進行一體化總體架構設計,重視規劃的實施,確保建設的規范性和有序性。

                                                                      回望過去,智慧城市建設披荊斬棘,在探索中逐漸明晰方向,在前進中不斷豐富內涵,在實踐中持續積累經驗,在推進中堅持開拓創新;展望未來,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深入實施,數字與城市深化融合,新基建持續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數字創新應用加快落地,數字孿生技術不斷成熟,智慧城市必將大放異彩,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賽迪顧問數字轉型研究中心

                                                                     
                                                                    版權所有:北京國建信源信息咨詢中心   
                                                                    京ICP備11016107號-1 中文域名: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黄色网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