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聚”城市發展新未來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www.anorange.cn 2018/5/2 6:09:02 來源: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發展也受勞動力結構、年齡結構等因素影響進入中速增長時期。新的科學技術對城鎮化發展將產生持續積極影響。隨著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物聯技術、無人駕駛、低碳節能、智慧中樞等方面技術的推廣應用,城市功能更趨混合、空間組織更為系統、設施系統更為智能、就業形式更為靈活。
                                                                        面對城市發展新變化,立足于未來城市精細化治理,形成“全局聯動、實時感應、及時調控”的全新技術體系,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測與評估平臺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集成全國、城鎮群、城市尺度上的資源環境、人口、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多維度數據以及10多年來在城鎮化研究和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6~2030)中的大量研究成果,成為監測全國、區域和市縣層面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指標,為各部委、省和市縣政府提供城鎮化規劃、空間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新城新區規劃評估咨詢服務,服務好城市的智能安全運營。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也正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城鎮空間分布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匹配、城鄉空間治理水平不高、“大城市病”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建設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控與評估平臺,及時準確地反映城鎮化發展趨勢和空間分異特征,并且對全域空間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城鄉規劃實施情況、城市運行體征進行持續、動態的監測與評估,是空間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臺的建設及后續服務能力的拓展將為全國城鎮化監測、空間規劃實施評估提供權威數據與報告,協助地方政府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并面向城鄉規劃及相關行業推進開放的規劃及智慧城市相關專業研究。

                                                                        多源融合的空間數據集成
                                                                        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控與評估平臺整合多種數據源,其中既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權威部門發布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審批通過的城鄉規劃成果數據、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數據,也包括大量由網絡開放數據、物聯網大數據和行業監測大數據構成的新型數據。應用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平臺實現對多源數據的多尺度展示和對城鎮化評估指標的計算與模擬。
                                                                        平臺整合多源時空信息,數據量巨大,面向廣大行業用戶提供服務。利用地理大數據的一站式SaaS平臺,實現了海量數據存儲和針對訪問量變化的負載均衡。利用強大的空間數據引擎以及動態切片、實時渲染等技術,實現了千萬級數據的快速可視化表達。

                                                                        多尺度多維度的城鎮化動態監測
                                                                        城鎮化基本要素內容涉及土地、人口、經濟、公共服務、資源與環境等方面,基于多源時空數據,平臺實現了對各類要素的動態監測和城鎮化指標的模擬與預測。
                                                                        城鎮化基本要素空間分布異質性。利用多種可視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各類基本要素在全國范圍內的空間分布特征,體現區域差異,直觀反映城鎮化發展結果和相關影像因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
                                                                        區域聯系與網絡結構。通過地區間的人口流動和經濟聯系(包括企業間投資、總部分支機構設置),反映城市之間的聯系強度。用戶不僅可以清楚看到全國范圍的網絡結構,還可以查看每一個城市與全國其他城市之間的人口與經濟聯系。
                                                                        實時監測與動態更新。整合大量歷史數據,并不斷積累、更新,實現對城鎮化進程的持續監測。同時,實時接入大氣質量監測、人口遷徙等監測數據,動態反映各類要素的時空變化。
                                                                        城鎮化速度和效率的評估與預測;趯Τ擎偦疽貢r空特征的把握,建立一系列評估指標體系,實現對全國范圍城鎮化發展速度、發展效率的模擬、評價和預測。
                                                                    規劃評估
                                                                        規劃成果匯集。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控與評估平臺匯集已面向社會公布的各級各類城鄉規劃及相關空間性規劃成果,實現在統一空間坐標下的展示。以城市總體規劃為例,用戶可以查看每個城市主要的規劃成果圖、疊加現狀遙感影像對比規劃實施情況,同時可以查看規劃中提出的主要發展目標和用地指標。
                                                                        城市總體規劃評估。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評估,是強化規劃實施和監督、有效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環節。本次開展的城市總體規劃評估,是立足國務院審批的108座城市規劃實施,同時考慮到城市總體規劃改革試點工作要求,建立的一套通用的規劃評估方案,為進一步加強對各級、各類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管理、準確把握各城市的規劃動態提供技術支持。評估結果將逐步以平臺服務和研究報告的形式發布,推動城市總體規劃從靜態評估向動態監測轉變,為客觀理性評價其實施結果提供有效的手段和途徑、為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和評估技術方法進行試點。
                                                                        總體上,本次城市總體規劃評估采用“雙指標+一說明”方式建構規劃評估技術方法。雙指標分別為基本體檢指標、規劃評估指標。
                                                                        在108個國務院審批城市中,選取20個城市進行第一批試點。按照“長遠著眼、近期著手”的技術路線,考慮到數據的宜獲取性,從評估指標體系中選擇首批進入《評估報告》的指標體系。數據來源主要包括統計年鑒/政府公報、遙感影像/大數據、地理國情普查數據等,以保證評估的客觀真實性。
                                                                        信息平臺是展現評估結果、為監督管理提供信息服務的方法和途徑。目前20個試點城市的評估結果已經納入全國城鎮化動態監測平臺,不僅展示每個城市各項評估指標的計算結果,還方便用戶查看參與指標計算的各類空間要素數據。
                                                                        新城新區建設評估。與城市總體規劃評估同時開展的還有全國新城新區建設評估。針對全國18個國家級新區和3000多個各級各類開發區建立評估指標,對開發區建設速度、合規性以及開發績效綜合評估。對評估結果進行系統展示,用戶可以方便查看新城新區的總體開發建設情況以及每個新區和開發區的各項指標評估結果。
                                                                        城市體檢。對城市規劃進行實施評估,不僅要把城市作為一個整體,評估規劃指標與目標的實現情況,還要對城市內部的空間特征、問題進行細粒度的分析評價。城市體檢利用反映城市運行的精細化時空數據,描述城市人口分布動態、公共設施服務能力、職住平衡狀況、居民消費特征、土地開發強度等體征,并在此基礎上對多尺度的空間單元開展宜居、創新、低碳、安全等專題評估?臻g單元包括居住小區、街區、鄉鎮街道等。
                                                                        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控與評估平臺集成全國主要城市的高精度時空數據,未來將不斷擴大覆蓋范圍。用戶可以在平臺上以圖層疊加方式了解城市基本體征、分析城市內部空間結構和空間問題,還可以對全國幾十個主要城市社區(居住小區)品質的評估結果進行查詢。

                                                                        拓展應用
                                                                        橫向模塊拓展。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控與評估平臺在架構設計上具有靈活的伸縮性和擴展性。模塊化設計的服務功能可以靈活拓展并根據使用場景和用戶權限進行部署伸縮。平臺將不斷融入城鄉發展相關內容,拓展數據源,延伸面向用戶的信息領域。目前,用戶可以在平臺中查看全國傳統村落的分布情況,并直接連至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了解每個傳統村落的詳細情況。
                                                                        平臺整合了中國各時期歷史文化資源和歷代歷史地圖集,建立檔案數據庫,梳理歷史地理及文化線索脈絡,形成獨特的在線文化遺產數據庫。
                                                                        縱向實踐應用。平臺建設過程中形成了多源數據融合的空間數據庫,豐富的數據以及整體架構可以應用在面向城鎮群、省及城市的相關監測與評估中。還在省市等多個尺度建立了面向多規合一、城市精細化管理、公眾參與等業務的信息平臺,實現了基于多規合一的城市現狀“一張圖”、城市體檢、居民滿意度調查等功能。
                                                                        數據共享與開放研究。除了以信息平臺方式不斷拓展服務能力外,利用多渠道積累的多源數據開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研究。
                                                                        省域尺度城鎮化發展績效研究。綜合利用土地、人口、經濟等宏觀統計數據,結合手機信令數據、土地招拍掛數據、導航POI點分布等多源數據,對省域尺度城鎮化發展速度和效率進行分析、對全國省域尺度進行分類和特征梳理,總結我國省域尺度城鎮化發展的空間特征。分析內容包括土地開發量、用地結構、開發效率;人口數量分布、流動人口分布;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特征以及由人口遷徙、企業投資和總部分支設置所形成的網絡結構。
                                                                        城鎮群識別研究。以百度地圖慧眼提供的人口短期流動數據為基礎,借助復雜網絡理論,從人口流動的角度探討我國城市群的識別。
                                                                        例如,從平臺看,人口的短期流動在各城鎮之間分配極不均衡,可以從結構中清晰地辨認出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
                                                                        應用基于距離阻尼的k殼分解算法,對全國城市群進行識別。將此結果與《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的規劃布局比對可知,我國城鎮體系空間結構已基本成型,東部沿海發展帶持續強化,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趨于成熟;中部、西南部崛起態勢明顯,武漢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老牌”城市群勢頭不減,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等發展已初見成效。
                                                                        高鐵站周邊發展態勢研究。結合夜間燈光遙感、騰訊位置、興趣點等時空大數據,圍繞人群聚集活力和土地開發效率構建評價指標,對全國范圍高鐵站周邊的發展態勢進行了分析。對指標計算結果利用貝葉斯分類方法進行聚類,將全國高鐵站分為成熟型高鐵站、較成熟型高鐵站和待發展型高鐵站。
                                                                        城市土地開發綜合績效研究。與百度慧眼合作,結合百度大數據以北京主城區為例開展了基于細粒度空間單元的土地開發綜合績效研究。
                                                                        創新園區規劃空間基因庫研究。結合國外數據,選取國內外13個創新城市中的15個創新園區/片區做為基因庫的取樣對象;谧罴毩6鹊闹笜,從活力、創新、宜居三個角度對創新園區進行描述與對比,為國內其他新城新區規劃提供參照。
                                                                        城鎮化的監測是動態、持續、長期的工作,未來,全國新型城鎮化監控與評估平臺將不斷拓展功能、豐富內容、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將不斷開發新的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對數據、地圖服務和分析工具的需求,更廣泛地服務城鎮化相關研究,并為各類空間性規劃的編制與監測評估提供數據基礎,強化信息平臺和分析輔助決策平臺,協助地方政府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

                                                                        作者:徐 輝 石亞男 翟 健

                                                                     
                                                                    版權所有:北京國建信源信息咨詢中心   
                                                                    京ICP備11016107號-1 中文域名: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黄色网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