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裝配式建筑要面向新時代貫徹新理念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www.anorange.cn
2017/12/20 6:31:18
來源: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打印本頁
新思想引領未來,新時代催人奮進。黨的十九大描繪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實現偉大夢想的基本方略和戰略安排,也為建筑業改革創新指出了鮮明的發展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筑業改革發展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并在生產方式變革上推行裝配式建造,加快了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步伐。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裝配式建筑行業應切實注重綠色發展、創新引領、質量提升,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大力培育產業工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全面推進綠色生態文明戰略作出應有貢獻。
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建設美麗中國。 對建筑行業來說,傳統建筑業前30多年的高速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如房屋的質量、品質、舒適度、使用壽命等,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建設美麗中國宏偉目標已明顯不符。在建筑領域大力踐行綠色發展方式,既是建筑業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抓手,也是建筑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千年大計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中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科技”)一直大力推行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筑的互融發展,集成創新了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的產品成套技術,打造的全國第一個鋼結構裝配式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山東建筑大學教學實驗樓項目,獲得了德國能源署(DENA)、住房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中心聯合頒發的“高能效建筑—被動式低能耗建筑”質量標識認證,成為裝配式建筑技術與綠色建筑技術融合發展的典范。 未來,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建科技將加快打造成為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領域最具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為引領綠色建筑發展起到更大作用。
堅定不移推進“創新引領” 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強調“創新”,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中建科技一直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發展之路。在理念創新方面,中建科技提出裝配式建筑“三個一體化”產業發展路徑(建筑、結構、機電、裝修一體化、設計、加工、裝配一體化,技術、管理、市場一體化),獲得了行業的廣泛認同;在模式創新方面,中建科技創新實踐了REMPC“五位一體”工程總承包模式,有力提升了裝配式建筑建造管理水平;在科研創新方面,中建科技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專項一級課題2項,牽頭或參與二級課題12項,有力踐行了“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路徑。 在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建科技將在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上繼續提升、不斷突破,更好地推動企業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取得又好又快發展。
堅定不移推進“質量提升”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完善供需體系,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將質量強國戰略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提升質量水平、質量層次和品牌影響力。 建筑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在新時代也要加快推進從“中國速度”走向“中國質量”,從“中國產品”走向“中國品牌”。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更要牢牢守住工程質量這條生命線,進一步樹立產品服務意識,不斷提升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和品質,真正在建筑創新領域,充分關注人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與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為社會提供更多高品質的現代建筑。 中建科技以REMPC模式建造的深圳裕璟花園項目,是住房城鄉建設部提升裝配式建筑質量的示范項目。11月1日,全國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提升經驗交流會在該項目現場召開,在業內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堅定不移推進“一帶一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近年來,傳統建筑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大,并在海外承建了許多有影響的項目。在中央有關精神的指引下,“一帶一路”建設的提出和落實,不僅從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為解決區域發展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還將成為我國新時代經濟轉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引擎。但是,我國建筑業一直都受“國際標準”門檻的制約,裝配式建筑又起步不久,這方面的技術壁壘較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建筑業要做好中國標準推廣,以“一帶一路”戰略為引領,優先在對外投資、技術輸出和援建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這就要求裝配式建筑在“走出去”過程中一定要以“技術標準”引路。 中建科技作為科技創新型企業,一直以來都以創新完善行業“技術標準”為己任,在積極參與編制《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等三大規范和《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基礎上,創新豐富了多種裝配式建筑產品技術,形成了具有中建特色的標準化廠區規劃和自動化工藝生產線,具備了走向海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廣闊的“一帶一路”市場,中建科技將發揚中建人敢于“九天攬月”的精神,以央企的責任擔當,進一步聚焦海外,推進中建裝配式建筑在“走出去”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
堅定不移培育“工匠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產業工人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等方面具有基礎性作用。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除每年貢獻約占GDP(國內生產總值)6%的經濟增加值之外,還帶動了約6000萬人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在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中,要有效保證建筑農民工“進得來、住得下、能就業、可創業”,建筑業必須加快推進農民工轉向產業工人。 住房城鄉建設部出臺的《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建筑工人職業化發展道路,推動建筑業農民工向建筑工人轉變。裝配式建筑基于“工廠制造”與“現場裝配”特點,不僅具有培育產業工人的特有優勢,也面臨培育產業工人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中建科技通過投資運行多個PC工廠、建造多個示范項目,有計劃地培訓、培養了一批企業自有產業工人。 下一步,中建科技要重點做好生產線工人的技能鑒定和持證上崗工作,不斷完善班組的績效考核機制,培育工人精益求精的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工廠生產和現場裝配一線,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建筑業產業工人大軍,為推進“制造強國”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葉浩文,中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